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通讯员 吴杰
1米85的身高,肤色黝黑,稍微有点驼背,这样一个47岁的汉子每天带着安全帽,身穿工作服来回穿梭在矿区地面的重点岗位之间。寒来暑往,从青春年少到华发渐生,他默默的与矿井水电暖“相濡以沫”,用实际行动守护矿山安全发展,让自己平凡的人生,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。
——题记
7月12日凌晨3点的济三矿大雨倾盆而下,电闪雷鸣,3点20分,张明已经穿着雨衣在矿各厂区变电所及下水道排水口进行巡查,这是这个月他第二次因突发强降雨凌晨3点到现场维护。16年来,无论白天黑夜,遇到刮风、下雨、大雪极端天气,人们往家赶的时候,张明都会火速赶回岗位,成为守护矿山地面供电排水安全的“风雨逆行者”。
张明现任济三矿公共事业中心安全生产副主任、维修队队长。从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,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电气设备打交道,能吃苦、肯钻研、认命干是别人对他的一致评价。宝剑锋从磨砺出,经过28年不懈的努力,现在的他掌管着地面供电、井上供排水系统、供暖和矿井降温系统设施的安全运行维护管理,同时还担负着矿井生活污水处理、矿井水处理生产技术及系统维护等工作。矿区水电暖管路、供电线缆、压风管路全部印在他的脑子里,随时可准确说出各管路走向、用途尺寸和阀门位置,被大家称为“济三活图纸”。
治未病 看到真本领
2016年3月,为给生产一线职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,矿井决定实施热害治理工程,对副井口和能源站进行升级改造,安装制冷机组及配套设施。作为现场机电安装负责人,张明从图纸审核到现场安装,每个环节都严肃认真,精益求精到每条线、每个点。
在审核设计图纸时,他发现设备在原始设计上缺少了水处理系统,这套水处理系统直接影响设备运行,是系统设计的重大缺陷,他及时联系设计院,更改方案选定机型,保障了能源站设备可靠运行。图纸审核完毕后,现场施工又遇难题。凭借多年机电设备安装经验,他发现制冷机组和配套管路如按照原设计进行安装的话,设备安装位置不合适,管路走向不合理,会出现水系统管路阻力大,不但增加能耗,而且严重影响实际效果。发现问题后,张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,白天与无锡设计院和施工方开会研究方案,晚上在现场测量实际尺寸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张明放弃休息时间紧急制图,48小时后,全新的设备布置图送到了施工人员手中。系统完工后,管线布局美观,管路损耗降低,实际产生各参数完全达标。
随着矿井开拓的不断延伸,矿井涌水量递增,原有矿井水处理系统已不能保证矿井涌水的达标处理,张明提出优化改造矿井水处理系统建议。在他的负责下,2014年新建调节水池三座、2018年建设投用两座水力澄清池、2019年设计并组织安装了1300余米外排水管路,现在矿井水处理能力可达到每天3万立方米,有效提高矿井涌水处理系统的可靠性。在提高中水利用率方面,通过几年持续优化地面供水系统等节水措施,节约了大量水资源,2019年同比2014年取水量节约用水65万立方米,节约水资源费用90余万元。
“张明话不多,是个实干家,干起活来响当当、硬邦邦,这么多年,凡是经他手的任务不仅能够快速高效完成,而且保证安全质量,当之无愧的‘安全供电守护神’。”公共事业中心主任杨庆华提起爱将赞不绝口。
敢实践 令人真信服
“不断努力,总会有收获。关键在于敢不敢去想,敢不敢去尝试,多一点尝试,多一点付出,可能就会成功。”这是张明的想法,也是他成功的原因。
2019年4月17日9点,济三电厂因设备故障突然停汽,造成矿井职工无法正常洗浴。“不能让咱下井职工辛苦工作上井后连澡也没法洗!”为尽快让职工正常洗浴,张明绞尽脑汁,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在能源站改造期间,好学的张明熟知螺杆机组有制热水功能,但此功能在设备正常运转下不能使用。张明带领维修队工长高士军,二人火速来到能源站,对照设备说明书,两人一点一点,仔仔细细将各线路、参数、设备运行方式都重新进行设置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凭借丰富的机电实战经验,经过9个小时的反复试验,下午6点半,40度的热水终于通过管路输送到热水泵房,解决了职工的洗浴难题。
由于首次使用制热水功能,张明担心设备不稳定出现故障,他整夜盯在现场,对设备进行巡检,做好水量、温度、运行参数的记录,并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进行调整。首次运行成功后,第二次仅用1小时40分钟,38立方米洗浴用水即可加热完毕。张明在三天内一直没有回家,吃住在矿,盯在现场,以确保设备平稳运行。直到济三电厂设备修复,正常恢复蒸汽供热后,他才放心回家。
每到季节转换和汛期,电气设备和线路都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,这对日常操作带来或多或少的变数。他提前总结出影响供电安全和操作设备的不良因素,制定出应对方法,对所有管辖内的运行设备进行专项全面巡视检查。针对变电所用电负荷大小、供电线路,增加巡检次数,借助“红外线测温仪”监测配电设备健康运行状况,特别对主变压器、断路器、隔离刀闸、交流接触器等接点及本体温度,增加重负荷时段红外测温次数,及时排查运行设备安全隐患,确保设备安全运行。
“除110kv变电所及选煤厂6kv变电所外,地面6个厂区变电所都是我们负责。夏季暴雨天气就一定要做好应急值守,以免出现突然断电等紧急状况。”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,张明几乎全年无休。
一花独放不是春。为了调动维修队班组职工学技术、学业务的积极性,张明在工余时经常自出模拟操作项目,开展“技术1+1”、现场技能拉练等多项颇具特色的“传、帮、带”活动,着力培养技术后备力量,正是他这种极致的工匠精神,打造了一支以“十大工匠”高士军、技师程利为代表的责任心极强的水电暖维护团队。
重引领 党员勇争先
2019年6月4日,公共事业中心综合党支部成立。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张明,身上又增添了党支部书记的重任。
张明深知党员模范引领示范作用的重要性,他们深入开展“支部战疫筑堡垒、党员在前做表率”活动,成立以维修队为主的“党员突击队”,在他的带领下,急活、重活、难活冲在前、干在前,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,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显。一年后,一举拿下“过硬党支部”荣誉称号,张明也被评为“品牌党员”。
在今年2月份疫情关键时刻,由于交通管制等原因,维修队出勤人数不到50%,面对急难险重,张明带领出勤人员,坚持驻守在矿,做到安全检查毫不放松。全矿供暖、无人值守变电所维保、矿井水、生活污水处理,食堂、办公区域设施设备完全正常运行。留守的9名党员也冲锋在前主动请战,纷纷写下请战书,要在危险时刻冲出来,到最需要的地方去!
党员班长程利家在济宁,主要负责矿井水处理环保运行、矿东区水电暖维护,他主动请战成为第一批留矿人员,天天吃住在班组,他负责的运行维护班今年也被评为党员先锋岗。
矿内5栋职工宿舍硬件设施进行改造,面对公寓楼人员少、任务重的实际,维修队主动请缨为公寓楼洗刷间更换、增加热水器及其他设备维修。“2月4日下午6点,五号公寓楼任务完成。”“2月5日上午11点,一号公寓楼任务完成。”在维修队公寓楼维修的日志上,一串串数字、一项项记录不仅是任务进度,更是一个个党员的担当与付出。
“去年10月份老母亲突发脑梗,我白天上班晚上陪护,没有缺过一个班……”采访过程中,谈工作眼神坚定的张明聊到家人的时候,却一下子安静起来,七尺男儿眼睛里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,最后不好意思的摘掉眼镜,用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眶。
“我对家人的陪伴确实太少了……打雷下雨需要呵护的时候,我都在电气设备旁,儿子小时候不理解,抱怨我……”上大学后的儿子,慢慢理解了父亲这种敬业精神,开始崇拜父亲对工作执着的这股劲,这也给了张明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动力,让他在挚爱的维护矿山地面安全道路上,走的愈发铿将有力。
找记者、求报道、求帮助,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壹点情报站”,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 我要报料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cj8840.cn/110110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